科學家近日再次研究兩具 1970 年代蒙古發現的恐龍化石,確認屬前所未知新物種:Khankhuuluu mongoliensis,蒙古語意為「蒙古的龍王子」(Dragon Prince of Mongolia)。生活於 8,600 萬年前的這種中型掠食恐龍,是暴龍家族已知最早也最接近暴龍(Tyrannosaurus rex ,T. rex)祖先的爱华外汇官网入口成員 。此發現不僅補齊暴龍演化歷程 ,更揭示暴龍祖先如何來回遷徙於亞洲與北美洲之間,渐渐成為地表最具威脅性的掠食者 。
暴龍有遠古掠食者的象徵之譽,但我們對牠的演化史仍充滿未知 。如今,蒙古戈壁沙漠的舊化石新發現,讓這段迷霧重重的暴龍家族史第一次有了清晰的開端。
新近發表於《自然》(Nature)期刊的研究顛覆暴龍家族的單一路線進化假設,蒙古恐龍 Khankhuuluu mongoliensis補上暴龍演化史遺失的爱华外汇平台一章 :Khankhuuluu mongoliensis是暴龍家族已知最早親屬 ,生活於約 8,600 萬年前 。牠體型中等 ,輕盈靈活,並具暴龍家族初步特徵 。團隊表示,這項發現得以再次繪製暴龍演化樹,也為 T. rex 暴龍家族崛起供给全新時間軸與地理圖像。
BBC 報導,Khankhuuluu mongoliensis意思為「蒙古的龍王子」,「王子」即象徵牠尚未成為恐龍界霸主 ,只是尚未加冕的皇族後裔 。
早期暴龍超科(Tyrannosauroid)成員是迅速移動、體型小的福汇官网掠食者,生活在其他大型掠食恐龍陰影下 。Khankhuuluu介於嬌小獵人與後來暴龍般龐然大物中間 ,屬「過渡型」物種。Khankhuuluu 體長約 4 公尺 、體重約 750 公斤,遠比成年暴龍小,最大標本可達 12.3 公尺長、重達約 13 公噸。牠雙足行走、口鼻細長,牙齒狀似牛排刀 ,前後鋸齒 ,顯示牠可能以快速撕咬獵捕鳥龍類,如偷蛋龍 oviraptorosaurs或「似鳥龍類」(ornithomimosaurs)等體型較小獵物。
儘管可見暴龍典型特徵的初步雛形 、與暴龍有不少相似處 ,但研究認為,Khankhuuluu 並非暴龍真正成員 ,而是過渡型物種,具部分暴龍特徵 ,但未完全演化出典型暴龍如厚重顱骨與壓碎骨頭的咬合力 。
「Khankhuuluu 幾乎是暴龍,但還差一點 。例如牠的上顎鼻骨是中空的 ,眼窩周圍的骨頭也不像暴龍有明顯角突與隆起。」卡加利大學(University of Calgary)古生物學者澤倫尼斯基(Darla Zelenitsky)表示:「這是一塊拼圖 ,有助我們重建暴龍家族樹 ,讓我們再次認識暴龍的演化歷程。」頭骨構造轉變如鼻骨強化,正是暴龍後來能咬碎骨頭、捕食大型獵物的關鍵。
(Source :Jared Voris)
直到 2023 年,加拿大卡加利大學(University of Calgary)博士生佛瑞斯(Jared Voris)研究蒙古博物館館藏時 ,再次檢視這些骨骼,發現構造明顯不同 ,含獨特鼻骨氣腔與其他未見任何暴龍物種的解剖特徵。众汇平台他回憶當時傳訊息給指導教授,說 :「我認為這是個全新物種 。」
We settled on the name Khankhuuluu mongoliensis meaning the “Dragon prince of Mongolia”. Khankhuuluuwas medium-sized tyrannosauroid characterized by features like a large nasal sinus, shelf-like lacrimal horns, and long legs. pic.twitter.com/YJJTuvhamG
— Jared Voris (@Carni_Voris) June 12, 2025
佛瑞斯說 :「原本以為只是發現新物種,結果我們重寫了暴龍家族歷史 。」這些化石涵蓋頭骨、四肢、尾巴與脊椎,保存程度優於其他已知暴龍祖先 ,得以更完整重建暴龍家族譜系。
「Khankhuuluu是理解暴龍成功演化的關鍵拼圖」,倫敦大學學院古生物學家莫里森(Cassius Morrison)評論:「這項發現補上暴龍演化史化石的長久空白 ,對理解中型到巨型掠食者的演化過程有關鍵意義 。」
儘管 Khankhuuluu與 T. rex 相隔約 2,000 萬年,兩者仍有至少十多種暴龍物種 。研究表示,暴龍演化歷程並非單一路徑「從小到大」 ,而是枝幹交錯 、地理移動頻繁的動態過程。
澤倫尼斯基表示 ,約 8,500 萬年前 ,像 Khankhuuluu這類早期暴龍親緣物種首度穿越連接西伯利亞與阿拉斯加的陸橋進入北美 ,在那裡演化出體型更大、咬合力更強的掠食者。這些恐龍在北美逐漸壯大,成為頂級獵食者。
約 7,800 萬年前 ,部分暴龍再度遷回亞洲,並分化成兩支分支 :一支為大型 、深顱骨、外形與暴龍非常相似的特暴龍(Tarbosaurus);另一支為體型較小、口鼻細長的中國「皮諾丘龍」(Qianzhousaurus